没有学习动力的孩子,年纪愈大愈拉不动,所以常常会听到家长抱怨:“我很想认真盯孩子功课,可是孩子不听我的,根本盯不动啊!” % H$ x$ x2 U+ u3 [+ d4 w8 X6 k
, R2 ?/ p: ?6 r7 e" T1 y3 F
本文摘自《我把女儿教进世界名校》# a2 i" w( d! r' o
* 不容妥协的教育坚持
# j3 Y/ e( ~+ n9 A) j( Z要让孩子养成好的规矩和习惯,做法其实非常简单,就是言出必行,而且态度要严厉坚决。0 [% @: E, a( \% J1 ~% o! `+ C. @: i
切记不应要求孩子做难以达成或是自己也无法坚持的事,最忌讳朝令夕改,因为规矩不被遵守或改来改去,就不叫规矩了。
- f2 ?4 K$ q7 u* R/ _" m+ Q许多人对小学一年级的开学日一定印象深刻,因为那毕竟是人生第一个比较可能刻画记忆的重大事件。
6 a1 J8 U, h* d- R; Z我还记得自己上小学的第一天,老师穿的鹅黄色直筒洋装,由细布条组成的镂空灯笼袖,在墨绿色大黑板衬托下,显得非常别致。我也记得坐在教室里往右看,家长们挤在窗户边向教室里张望的情景。! L' X- K* Z- ^4 G, I: l: s# @, N1 Z
* 老师没有妈妈凶7 f8 W. e; O3 X1 Z* L( q8 |+ S
女儿小学一年级的开学日,我非常紧张,因为她的班主任是学校名师,也是众所周知的严师。女儿的幼儿园在同一所学校,所以入学前,我们已经听过一些家长转述这位老师的“事迹”。据说曾有在家比较娇宠的孩子,因为无法适应老师严格的要求,开学第一天就被吓坏了。+ c, ^+ |7 P: z. P" e t
正式开学前,我很努力地对女儿做了一些预告和心理建设,好让她有点思想准备。下课后我去接她,立刻迫不及待地问:“怎么样,老师凶不凶?”“不会啊。”女儿很快地回答我。接着她忽然像找到了悬案谜底、恍然大悟一般,很兴奋地抬头对我说:“妈妈,我发现你最凶!跟你比,每个老师都好好喔,一点也不凶!”孩子童言童语的回答,让我好气又好笑……没想到妈妈凶还有这种“附加价值”,适应力强到连入学过渡期都帮我省了。" P: U; Z g4 I" g2 t
* 态度上的严厉与坚持
& t, a; C% V( e& y ~$ x$ z3 t- ^* s孩子小的时候,我是出名的凶妈妈,对于我要求他们做到或不准他们' l( [! N. C3 f+ @; A* V$ H- _5 s
做的事,我都非常坚持,除非他们有很好的理由说服我。如果他们做错事情,我的处罚也一定马上就到,绝不宽贷。女儿小学时每次作文写《我的家人》,关于妈妈的那一段几乎都以“我妈妈很凶”作为开头。对于这样的形象我欣然接受,因为那是我自己刻意营造出来的。
& @. J6 E% {( `' A& b8 ^! U女儿描述的是事实,只要我在她的文字中读不到怨愤不平,确定她没有因委屈而痛苦压抑就好了。
( P5 x. C) Z+ D2 V' ]/ K通常,她在接下来的文章中也会描述我对她的用心与付出,知道妈妈的要求是为她好。我相信父母所做的一切努力,孩子都看在眼里,终究会了然于心。
\8 ] o f- p+ c我真的这么凶吗?我想那应该只是小小孩时期的一种遥远印象吧。与其说凶,不如说我在态度上非常严厉而坚持。
w) t, I9 ~& G! q5 O, r/ Q我认为一旦对孩子制定了规矩,就要想办法让孩子遵从,不然何必大费周章地设下种种限制,却在孩子挑战父母的底线与威信之后弃守?小孩子非常聪明,他们只要挑战几次成功,就清楚知道家里哪几个长辈的话可以不必理会。8 Y" h$ M( c" N! H6 y9 J- d$ _) a
我结婚前在公共场所,就很怕一种不管小孩的家长,放任孩子冲跑打闹尖声吼叫;我更不希望自己成为另一种家长──老是追在孩子后面碎碎念着“不要这样……不可以那样”,一边对周围的人赔不是,却怎么样也制止不了小孩打扰他人的举动。
+ Q+ P K7 m5 R4 Z有朋友觉得很奇怪,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“受教”,在外面都可以听话不失控。其实他们上小学前,出门在外偶尔也会有high过头的时候,不过只要我轻轻叫一声或用余光扫过去,他们就知道我的意思,会立刻收敛。2 [2 T T7 ^; b
我常跟朋友分享的心得是,如果在家里就管不住孩子,在外面孩子仗恃父母不好当众开罚,绝对状况百出。
- a, w. Q+ q0 ^8 }* x- L* 孩子越小要求越严格
( e# @1 S+ N% s7 i7 i/ [小小孩坏习惯还没养成以前,大人要让孩子妥协遵从是很容易的,不过这件事的难度会随着孩子成长与日俱增,所以孩子越小的时候我的要求越严格。我尽量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定下规矩,让他们照着游戏规则走,看似严厉规矩多,但当双方都有所依从,生活互动反而不费心。$ m" v/ T6 {. d" `0 O
他们印象中妈妈的“凶”,只是我拿来规范他们的手段。就有点像制定法律,在用各种刑罚处置违法者的同时,总要有些倡导和警告来提醒人民遵守。( e' A$ m! G6 j
做法其实很简单,就是言出必行,切记不应要求孩子做难以达成,或是自己无法坚持的事,最忌讳朝令夕改,因为规矩不被遵守或改来改去,就不叫规矩了。0 X# ~+ J. A3 e1 ]' j% ]
比如,规定小孩每天十点要上床睡觉,可是十天内有八天会因为功课写不完、孩子想休闲上网一下、才艺课等种种因素影响,而准许小孩常常改变上床时间,自己也无法坚持执行,那最初的规定根本就不够实际,应该即刻检讨修正,否则很快就会演变成无效的唠叨。! F {/ o4 J8 J5 K9 ]
如果孩子能从小养成尊重大人的习惯,这样的习惯就会一直持续到长大成人。
& ] ?( j; V% j: r% d* 从凶妈妈到成为孩子的朋友' s5 ^! V" d$ z/ t7 ]1 y2 R
我的两个孩子都没有跟大人顶过嘴,也不曾态度桀骜;他们有意见时都会先准备好充分的理由,再来找我们沟通讨论。% q* k3 b6 c0 N- ?( S( U" ^
也有朋友问过我,以前我是个权威妈妈,为什么现在跟孩子感情这么好,相处就像朋友一样。1 Y' T5 t( V; W. x6 g; {! x" }2 w
儿女的脸书都把我加为朋友,不介意我一起聊天,也不担心我会不会窥伺。我容许他们开我玩笑,像不久前女儿帮我取了一个绰号:猪猪小香肠。我们私下相处时,天天在我耳边呼唤“小香肠”,取笑我说我胖,我
* K0 n$ E$ t9 w) _9 `9 r' Y通通不介意。这几年来,我反而成了家里的搞笑角色,专门负责娱乐大家。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并非一成不变,转换的过程也不像穿脱戏服
$ h$ J9 m5 ^5 i# f% j般生硬短暂。亲子间是长期的互动变化,孩子的心智渐开,父母的作为当然也要逐步修改,但不该是在孩子的“要挟”或挑战下被迫改变或消极逃避。, I" _5 G4 U6 H# b8 Q
* “倒吃甘蔗”的教养哲学& J9 x8 X7 t/ u5 A# r5 i1 w
我曾听到一些孩子刚进入青春期的朋友抱怨:“我的孩子变了!他以前好乖好听话,都不会顶嘴!”孩子当然会变……想想看小小的身体忽然抽高,男女不同的生理变化,暴走的激素在他们脸上留下难看的青春疤痕,对人生的掌握想从被动转为主动,内心的波涛汹涌可想而知,做父母的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,脚步跟上变化,才不会陷入可能持续数年的痛苦对抗中。2 P) c1 q. x$ w+ |0 P H7 i& J
如果可以在孩子的变化之前,就有心理准备和应变措施,更能轻松变身为孩子的生活导师和心中倚靠。
- L) N8 W; d. @2 P$ q* e# ]孩子幼小时,多数习惯和观念是我们养成的。很多人主张父母不该权威,要尊重孩子的发展,但根据我从身旁例子观察到的结果,过度“尊重”放任身心都不够成熟的小孩,到孩子长大有状况时想要出手,通常都会冲突处处、困难重重。
6 T3 @, _9 _& y* n个性特质和生活习惯是两回事,我们应该观察孩子的个性并协助发展其特质,但不论任何个性特质的人,都需要好的生活习惯与观念态度,这些都得在幼年期,巧用父母的权威协助建立。
9 y& \' C, N- ?孩子有了良好的习惯与态度,我们就不会变成唠叨的父母,可以随着孩子的成长慢慢放手,让自己在孩子的心目中越来越可爱,这种“倒吃甘蔗”的哲学,正是我过去十八年养儿育女的圭臬。
) [. E6 H5 B2 l% h9 k>>>更多精彩内容,阅读《我把女儿教进世界名校》 , A7 D" j( ?+ r0 s! S6 }( l7 O
《我把女儿教进世界名校》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