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的中医界,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,95岁仍在治病救人,是目前北京最年长的出诊大夫。3.老年人慢性咳嗽,不发烧,吐白痰,可将鲜姜捣汁,半匙姜汁加1匙红糖服用,早晚各1次。' f, u5 S9 F9 Z) H" b
, [9 v! F8 V) `. T3 w8 @6 [" A2 ]
$ [( E% ^- Y" C* @6 ?
95岁中医泰斗一辈子离不开这个东西(东方IC供图) ! d1 ]1 d7 }* f" ]
在北京的中医界,有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,95岁仍在治病救人,是目前北京最年长的出诊大夫。他就是国医大师路志正。路老告诉记者,他有一个坚持了40多年的习惯,那就是吃姜。, z" z: o7 G& K" R$ ]
在和学生们讨论养生方法时,路老强调得最多的就是“后天之本”——脾胃。路老在治病救人方面重视调理脾胃,在自己的养生保健方面也是身体力行。路老有一个坚持了40多年的习惯,那就是吃姜。 . H9 i, N. i# e# e1 x
生姜不仅是我们日常用的调味品,还是一味好药。生姜味辛,性微温,入脾、胃、肺经,具有发汗解表、温中止呕、温肺止咳、解毒的功效,能治疗风寒感冒、胃寒胃痛、呕吐腹泻、鱼蟹中毒等,它最突出的作用就是调理脾胃。
% V0 ?( o' B. {中医认为,脾胃包括人体整个消化系统,其作用就是将水谷精微变成气血,输送到全身各处,这样五脏六腑才能正常运行。脾胃一旦虚弱了,营养的消化吸收就差,整个身体都会受到影响。正因为如此,中医称脾胃是人的“后天之本”。生姜能使脾胃健运,从而气血生化充足,人体就能保持完好的状态。
- I1 V0 U" A1 \6 S2 j2 Y) h/ i& [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,路家每天的早餐桌上,都少不了生姜的影子。路老的儿子、学术传承人路喜善告诉《生命时报》记者,平时他们家的姜一买就是好几斤,先用盐腌一下,再用醋泡,有时根据口味加点糖。吃的时候,切成姜丝、姜末,全家人早餐时一起吃。* K5 o- s6 M2 E. V& S
路老解释,姜有发散的作用,能避风寒、预防感冒、帮助消化,还能促进胆汁分泌;醋是活血的,能止痛,还能防止姜太辣,这样做味道最好。
& U' Q K" g7 d" `- \2 ]; e, z% p路老对姜的推崇来自很多古人的启迪。孔子不但是大思想家,还是一位养生家,他好多文章中都提到“不撤姜食”,这就是他高寿的秘诀。另外,古代名医张仲景的《伤寒论》中大部分方子里都有生姜。宋代《东坡杂记》中记述说,杭州钱塘净慈寺一位80多岁的老和尚,面色童相,“自言服生姜40年,故不老云”。
9 F' \2 h) A# Q5 j' _ N) ~生姜虽是保健佳品,但吃起来也有讲究。具体来说,要注意以下几点:
) K( o" ^! p( V2 ]% F1.晚上不吃。4 |8 i" J* Y$ E6 i1 t6 K
古人说:“一年之内,秋不食姜;一日之内,夜不食姜。”路老表示,经过一天的奔忙,晚上需要休息,阴气内敛,生姜为发散之品,晚上吃姜,容易耗气,所以晚上不宜吃姜。; |' _& ]& j: _1 C% k2 f
2.秋季不吃。
- v8 \* v q3 X% C, _7 S俗话说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药方”,一年之中夏天最适宜吃姜。到了秋天,气候干燥,燥气伤肺,再吃辛辣的生姜,容易伤肺,所以秋季不宜吃姜。4 ~8 Y* s+ S# }# Y" {! C4 S( A$ j
3.特殊人群不吃。
7 B' _3 c* r! h. O另外,阴虚火旺、有内热的人,即平时手脚心发热,手心出汗,爱喝水,经常口干、眼干、鼻干、皮肤干、心烦易怒、睡眠不好的人,吃姜会加重阴虚的症状,因此不宜长期吃生姜。患有痈肿疮疖、肺炎、肺结核、胆囊炎、肾盂肾炎、糖尿病、痔疮的病人,也不宜吃生姜。
9 e4 O5 c' \ ]- i( ?4 d/ n9 M巧用生姜治病
3 {' C' n- H) x) n. m: U4 `1.外感风寒、鼻子不通气、流清鼻涕、头痛发热或淋雨后发冷、肚子痛,可用鲜姜25克切碎加上红糖,以开水冲泡服用。
2 U. z& @! e' {- x% l2.慢性胃炎、胃疼、恶心呕吐,可用鲜姜15克、橘子皮15克,用水煎服,一日3次。
$ ?/ c! q' r3 l- b3.老年人慢性咳嗽,不发烧,吐白痰,可将鲜姜捣汁,半匙姜汁加1匙红糖服用,早晚各1次。 5 p% ~4 {9 ?! X6 c
4.关节痛、关节发凉,可用鲜姜、大葱各一半,切碎炒热,用布包好,贴在患处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