哈密尔顿《新生活报》在线阅读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471|回复: 0

读好五类书 做个高境界的人(一)

[复制链接]

473

主题

139

回帖

0

精华

论坛元老

积分
21978
威望
206
金钱
1378
注册时间
2010-1-14
发表于 2017-5-25 12:3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友情提示: 请千万不要登入陌生网站输入QQ号和密码,以防诈骗。
联系我时,请说明是从哪儿看到的,谢谢。
北美华人新生活

地产经纪 Jason Xu

地产经纪 Cathy Su

金房地产

地产经纪 刘碧兰

北美华人新生活

旅游资讯

心理热线

新客户广告位
更多广告请点击
中文黄页

人为什么要涉猎多种书?9 O0 Y) L9 U9 a% m  _
  {  B$ z8 \" M5 f. c
  钱穆说,一是培养情趣,二是提高境界。
5 c- ]. n$ J7 D- V2 B/ F+ ^0 h
1 a- B! N) O( g% ^& v+ ^  _  3 G7 k( C& O! p1 z6 ^0 j/ B
  G! T- c) a$ r0 Z( j
  读书,能从有情趣,有见识的人那里得知如何过得有趣,这些有趣的人生境界高、情味深,从他们的文字里,又能得到许多人生借鉴。
6 Q" Y8 ]$ P$ Y7 G- P+ U, ^
/ _: R2 c+ V. f3 s4 Y  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?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,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、情味深,好做你的榜样。" d( [9 \5 \& z& l" m

8 n  O* w- T7 ]  n" m% C/ a$ P( v  8 p2 T( M4 [$ d

/ d( V, `, c9 c  - q1 _; X- ~7 h

6 Q* N5 F& A( j% p5 [  一、修养类的书:最好的修身养心之道
& H5 G! b3 R( o1 p' a, W. z/ ]8 e3 e0 w2 p' a  U$ O7 ]
  8 |( ?" v$ A/ Z8 f7 P; v

5 |6 l6 N# n7 x: @  《论语》:能改变人心。* z% x- c* a3 A

* e) ]$ Q8 f; I0 j  对于《论语》,台湾著名学者哲学家朱高正先生曾这样评论,读《论语》,还没有读《论语》的时候是这么一个人,读了《论语》之后就变了另外一个人;如果说你读了《论语》之后还是原来那个人,表示你没有把《论语》读到脑子里头。% V1 A. v7 V; |0 s2 y

2 H( V( Y0 [& i3 F' g  这也就是说,如果真正读懂了《论语》,不仅是语句、文法,连同思想、体系、义理、精神内核一并读懂,与作者血肉互通、骨脉相系。
' O6 k% t4 ~) K0 s( p  B3 v
- p( x/ A% r5 @( s8 ]% \/ k4 M  自然会在为人处世,待事待物上发生显著的变化,而其风貌、谈吐也会不同以往,这即代表气质发生了变化。& G/ t- q1 N# M8 g* M
- ]% A# r, T# ]2 {
  《孟子》:人生在世,需要一些教养
! n& T2 B* i% \% W5 ?
2 T- i8 @. [8 V4 i" }2 S, _  孟子说:“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,庶民去之,君子存之。”人其实和动物没啥大的区别,只有一点区别,但这一点区别,很多人丢了,只要少数人保存下来了。
! L' ?4 i, z- V
! {0 u8 Q6 D$ R, P6 K  这一点是什么?是教养。
! Q% j; a5 a' t- l/ b1 l' g1 T$ ?. E( H& t. `0 j
  孟子又说:“饱食、暖衣、逸居而无教,则近于禽兽。”当人吃饱了,穿暖之后,整天躺在床上无所事事,混吃等死,这种人其实和禽兽差别就不大了;; M/ @! i4 U2 s( @- l7 a

: i6 C# ]5 V) O' [  猪吃饱了之后,也能每天躺下晒太阳,等着有人来把它卖掉,或者等着有一天自己被杀掉炖肉吃。
0 z8 [4 C- Z# e5 z/ J) w- G7 I9 u, w
  如果人做的事和猪做的事没有差别,人和禽兽还有什么差别。' K  t5 W* U, O
1 Z2 B. \$ Z* i- h
  所以,人生在世,需要一些教养。需要一些浸润灵魂的东西,需要一些内在精神力量,需要自我驱动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。
2 s! I* f$ @1 \; u  u' ^! T% |* @, X5 a- j$ b5 j
  人不能只简单地追求物质满足,只追求吃好穿好。物质富足当然重要,如果饭都吃不饱,去谈灵魂谈理想,就没有意义了。但是如果已经达到了孟子所说的“饱食、暖衣、逸居”却还是“无教”,没有教养,人活得就和禽兽没有差别了。* B3 c- O$ T4 v4 `

3 q9 U7 U2 @6 g' k, v$ ~& q  _  《老子》:不争,方能成就一切& g4 ?, j& k6 z1 @7 J

2 m+ Q7 w+ I7 K" ~& b6 N, Z% N8 s. S  《老子》虽说只有五千字,但却蕴含着人生大道理。- `! ~. M4 ^% w' R4 a+ ^
1 p$ t- U/ j- W" |8 F4 k: b$ V- H4 f
  老子在几千年前给我们遗留下来了一句万能金句:“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”
+ U( q4 {) t9 |7 O: n6 m. t8 S, \
/ V8 s0 ]" N* ]  不争,并非丧失斗志,而是在同样复杂的环境里,如何放空自己的心灵,看开一切,由此消除一切孽缘烦恼。
5 d( b  J+ {' g* ^( U( ^! J$ ]( F  c3 O. L! p
  自古以来,无数有识之士的不争做法,都印证了这一切:$ ?+ f( o/ @1 D8 |" P
% n) J" N8 }' c
  范蠡不争权势,从王佐之才到平民百姓,泛舟四海,诚信经商,造就了自己功成身退的一生;
3 {) j( h( [! z- [' B$ R1 \) o$ c0 I8 c
  陶潜不为五斗米为乡下小儿折腰,毅然下南山,采菊悠游,优哉游哉,复得返自然。) L) Y7 |. y7 {6 _; v) v

2 J! a# X% W. o3 I, G  ……; j$ l4 g1 f9 o

  }$ n6 v, c. G( B4 y5 {  嘴里要争个输赢的人,无非是执念太重:放不下那些无谓的尊严、舍不得那些可有可无的蝇头小利……但有一点事实是无法避免的——嘴里赢得了一时,最终定会输得最多,包括你身边的朋友、正要起步的前程……" z  n8 x: i# e4 ]

) w7 `% h4 ^) f9 y8 P/ R  《庄子》:心无旁骛专注于一件事,结果都不会太让人失望
) j3 `( M* o2 M3 H$ P& ?7 }- s
1 j5 x7 y1 l* n  人生在世,一定要明白两件事:在乎什么?不在乎什么?不在乎,并非是对人生的放任,而是因为有更值得在乎的东西。6 O9 Y6 x% e; E- s; Z' p

: l# Y$ p7 }2 T$ H0 h$ e  “乘物游心”,典出《庄子·人世间》,所谓乘物,就是脱出凡尘俗世,而游心,就是顺其自然,获得精神的自由。
% U/ e& k' v: ?0 @* H
3 W9 o. F" _: E6 G7 k; Z9 z  庄子主张清静无为,一切顺其自然,摒弃“人为”,这“无为”二字乍一看有些消极避世,然而所谓“无用之为大用”,在庄子不滞于外物的自然随性中,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处事法则,那就是以“不在乎”的心态去追求在乎的东西,这种心态有时候甚至比进取本身更容易靠近成功。
+ R# Q  V1 i  _$ C" }6 M0 _$ _0 T0 R' L6 ]
  不在乎得失,才有好心态;不在乎名利,方有好心境;不受外物所累,便可更专注。乘物以游心,只心无旁骛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,结果都不会太让人失望。3 G* r" F  Y. L# Q" _# m/ B

( v  o3 v& e2 X, u  
; W0 }/ F6 S# R7 j% w6 ^% c8 B. i* ]( i
  * {8 R4 A. [) i4 L$ D$ f% r
' e, a9 h1 v/ Q, s
  二、欣赏类的书: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1 ]" X4 l; h% q' p' O* Q
% X2 r9 B8 l" }) P& a1 h
  
8 D( Y4 P( e9 m, c8 z3 ^
: m- i, j! `0 b% O- m0 e% h8 |  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也许已经面目全非,这个浮躁功利的世界也许已经诗意无存,可是在《诗词大会》上,当武亦姝浅笑吟出那句“七月在野,八月在宇,九月在户,十月蟋蟀入我床下。”的时候,我们的内心还是一下子被击中了。) `2 v( }7 k& N2 x' x0 J* j

* g4 Y8 J+ @$ C) m5 z" {  那击中我们的到底是什么?是美。博尔赫斯说:“诗就埋伏在街角那头,诗随时都可以扑向我们。”4 S4 F! ~/ g: o% x' R
! C" }, L) A6 G
  诗歌给不了你什么立竿见影的具体功用,所以你可以认为它是无用的。但“无用之用,方为大用”。
' D# j* @$ B. U) J. i
" p) `' R& O' @! z$ E2 _0 R  我们生而为人,和飞禽走兽不同,不仅因为更高的智商、更丰富的情感,还因为我们能欣赏美。什么是欣赏?朱光潜先生说:“你是否知道生活,就看你对于许多事物能否欣赏。欣赏也就是无所为而为的玩索。在欣赏时人和神仙一样自由,一样有福。”# Y3 J; o2 a  P  V
5 v9 n+ c8 t) P! H
  他说,阿尔卑斯山谷中有一条大汽车路,两旁景物极美,路上插着一个标语牌劝告游人说:“慢慢走,欣赏啊!“许多人在这车如流水马如龙的世界过活,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,匆匆忙忙地急驰而过,无暇一回首流连风景,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便成为一个了无生趣的囚牢。令人惋惜!; \1 H3 X* H! M) x. Q8 f/ H6 n% @6 ?1 V
( z# ^3 P3 U/ H2 E% R! S+ a
  春天,走在湿漉漉的街上,遇见街边老人用针线把茉莉花串起来卖,一串两块钱的小花是我遇见的小确幸,因为我想起了“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”。
" V$ I0 p# v& @3 \# F8 @1 g6 V6 l- _/ V
  夏天,午睡醒来人蔫蔫的,耳朵却听见窗外孩童追逐嬉闹的声音,心中莞尔,因为我想起来“人日长睡起无情思,闲看儿童捉柳花”。1 Q9 T) Q8 m( H1 L

, P+ t- w- F5 f& ?8 g! s4 W( G1 r  秋天,梧桐叶子落了一地,踩在干透的叶子会发出脆响,我总要多看几眼林子,因为我想起了“树树皆秋色,山山唯落晖。”, P: f& {; W# g6 o+ N
8 _0 \4 W3 s" M' }0 N; l: u/ D
  冬天,下过雪的夜里回宿舍,风里把自己裹得只剩下两只眼睛,还是觉得冷,又想起“明月照积雪,朔风劲且哀。”
+ c, e# U% f9 o7 L, P2 A: I1 K) P. i( \
  我们不应该向外界索要诗意,而应该在自己的内心寻找诗意。以诗词为心,来对抗眼前的苟且。
" X5 S" m- z  X& Y6 x# ?2 r$ g- o3 Y( s
  人生不免风雨,心里喝一声:“竹杖芒鞋轻胜马,谁怕?一蓑烟雨任平生”;
; K' V4 q! V. @& f* E( u; |# W  c2 y# F. ?9 P! A  }
  见过人心的复杂,那就叹一句:“行路难,不在水,不在山,只在人情反覆间!”
0 ?6 F* h4 j$ E, Z% k- B3 n1 V% |0 b- e
  想赚好多好多的钱也是不错的愿景,大可喊一回,我要“腰缠十万贯,骑鹤下扬州”!, b; l% g9 t/ \# ^6 k

, F; U) \# ?( n8 n4 ~  诗词的好处只有进入诗词世界的人才懂。
7 x5 U/ r5 \, k* @! A
  G4 g) n' s6 ?4 \; O# t+ n! V  诗词里,我们看到时间,我们看到人生,我们的荣辱辛甘、悲欢离合,和诗人的荣辱辛甘、悲欢离合,发生共鸣的那一刹那,那种心头大亮的愉悦,只有体验过的人才知道。
! H: _! y4 r1 ^* h
( V/ k' o5 ^% `1 s7 X+ \+ y  推荐书目:《唐诗三百首》《唐宋词选释》《元曲三百首》《古文观止》《诗经选》《楚辞选》《李白诗选》《杜甫诗选》《白居易诗选》《苏轼词选》《李清照词选》《辛弃疾词选》等等。
: h! F* H4 B4 d$ s2 n& I6 M* ?8 S+ f5 g$ o% e) q
  
# e1 `: h: S: x/ e9 u2 O( H3 \+ N1 |
  - n  C) t: R" P1 C

2 K9 `& ~: a" ^. g7 q  三、博闻类的书:如果不读书,行万里路也只是个邮差; b/ ~& T5 x: R+ F( e/ p
* _& _# ]: R' N
  
  `4 G% u! {5 `; V* d* E) @) q( v( q) c7 a3 ]! B) z
  《春秋左传》——跌宕不群,纵横自得
+ M* q8 I! Z8 Q  {9 ^3 P
9 P) J% E) h+ F- r1 N! J1 @  1.多行不义必自毙。《左传·隐公元年》$ R9 n6 s1 J% }+ X. T5 x0 Y

; \( _( c8 d6 Q  【译文】多干坏事,一定会自取灭亡。
! U. C' {  T* M  S2 X- b$ |) E4 a4 v
  2.人谁无过?过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《左传·宣公二年》* r! E# i  `! X% w# B9 w" w
( r: l: m# j8 l* X" d5 J# B
  【译文】谁能没有过失呢?有了过失而能够改正,那就没有比这再好的了。
& ?- Y+ n6 N$ P* t4 C( n" i# r  q* j
6 T8 v# T: J) ?. ]$ ^# b  3.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。《左传·宣公十二年》
$ K- K, {( f, e' y& f  a8 @+ ?; b7 z& M: G2 H- r" l4 Y
  【译文】百姓的生计全在于勤劳,只要勤劳生计就不会困乏。
, M$ J3 q9 n$ d! O& v5 s# I
+ J9 r- ?7 {# P  4.《书》曰:“居安思危。”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《左传·襄公十一年》
. x$ [% D4 I! x# p+ \. {7 f! K& g8 o4 [, v# O! k+ I/ D8 [
  【译文】《书经》上说:“处于安乐的环境之中时,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。”想到危难就有所提防,有所提防就没有了祸患。7 f+ ?  Y8 P7 r8 P

0 ]7 T, I: B3 P- b8 w% t  《史记》汉·司马迁——通古今之变,成一家之言
4 M/ \! W2 I+ y7 C: ~7 C$ T9 x
) v, B) y! F: l' d8 M% n& _% v2 L) c( C  1.前事之不忘,后事之师也。* a! f4 J1 ~; W$ w% m

! A; k$ `) {3 h& y  【译文】: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,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。
& B, o  i: C" w, j8 y, {* w9 n2 ~
- V1 q' x! I: l) d5 g6 Q  2.士为知己者死,女为说己者容。$ N0 K' |# a: e3 [

% F: n7 y5 s: h$ f( e& w; H  【译文】:大丈夫甘愿为了解和赏识自己的人去死,美女情愿为爱慕自己的人修饰容貌。4 W+ w, ~; @5 K

9 f5 s$ t8 ^; W% s2 U9 C+ @& h' M& d7 u- Z: r
' ?: x) r* j, a' X# i
4 a9 g7 z/ x8 N8 M  d
- Q7 \' d6 A. X; v  |7 X" c

5 {6 A/ N# [8 u7 i4 u3 }- ]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广告合作(Contact Us)|关于我们|小黑屋|Archiver|哈密尔顿华人网

GMT-4, 2025-5-14 21:41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